您当前的位置:百汇中文网 > 汇讯通 > 正文cryptominingdatausage 百汇中文网 汇讯通
cryptominingdatausage
发布时间:2021/9/3 14:09:52编辑:百汇中文网阅读:(63)字号: 大 中 小
.jpg)
确定 市场趋势的方向 甘氏第十条交易法则是对趋势 反转的分析。
根据甘氏对市场趋势的研究,趋势反转之前,在图表形态和 时间段上都有迹可循。
在时间段上, 甘恩认为以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市场节假日--甘恩认为,市场趋势逆转通常发生在节假日前后。
对于外汇市场来说, 美国市场主导其走势,所以需要注意 的是美国节假日前后的时间,具体列举如下。
1)、1月3日(新年 2)、5月10日(美国纪念日) 3)、7月4日(美国独立日)。
4)、9月上旬(工作日后)。
5)、10月10 日至14日(哥伦布日)。
6)、11月3日至8日(大选年) 7)、11月25日至 30日(感恩节)。
8)、12月24日至 28日(是圣诞节)。
欧元(1.1843,-0.0006,-0.05%)/美元:欧元/美元 从1.1940下跌至1.1875。
欧洲许多地区实施的最新一轮限制和 封锁令 交易员感到恐慌。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Merkel)表示,该国陷入了“一场新的流行病”,停止了重新开放措施,并宣布了更严格的复活节封锁规定。
对 中国实施制裁的新闻并没有起到帮助作用。
欧元/美元的 技术面 在1.1950下方看跌,但强劲的支撑位潜伏在1.1830。
英镑(1.3727,-0.0022,-0.16%)/美元:交易员忽略了好于预期的失业数据,推动英镑/美元从1.3863跌至1.3753。
到一月份为止的三个月里, 失业率下降到5.0%。
交易员之所以忽略 这一结果,是因为政府一系列压低失业率的就业支持 计划正在结束,失业率可能会达到6.0%。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健的 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货币供应量和 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 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外部形势而言,虽然美国实施了新一轮经济强刺激政策,部分新兴市场 国家开启 加息进程,但我国货币政策应 保持定力,不应“闻美起舞”。
他认为,我国一方面应密切观察,做好政策储备,严防输入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应坚持“以我为主”,努力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既要更加灵活适度,也不能搞“ 大水漫灌”。
当然,货币政策并非“ 万能药”,一些深层次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逐步解决。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孙国峰在会上表态:“下一步, 关键是把自己的事办好,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同时,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我为主开展国际 宏观政策的协调,保持好宏观政策的领先态势。
”美联储官员如今不担心通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相信如果通胀真的出现问题,他们有工具可以使用。
然而,这些工具是有代价的。
提高 利率是美联储控制 通货膨胀最常见的方式。
这不是央行“武库”中唯一的武器,资产购买的调整和强有力的政策指导也可以使用,但利率工具一般来说是最有力的武器。
然而历史经验显示利率上调过快也是阻止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20世纪下半叶的经济衰退几乎每一次都是被美联储收紧政策造成的。
在21世纪的上半叶,人们越来越担心美联储可能再次成为“罪魁祸首”, 尤其是如果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引发那种通胀,可能会迫使它 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突然踩下刹车。
美联储最近明确表示,它仍没有在未来三年内加息的计划。
但这显然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即近40年来最强劲的经济增长几乎不会产生持久的 通胀压力,但这样的观点最终将被证明是正确还是错误的还未知,至少市场有这样的观点——美联储目前已经落后于曲线。
美联储承诺将短期借款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 水平,并将每月购买的债券规模维持在至少1,200亿美元,同时将2021年的GDP预期上调至6.5%,这将是1984年以来的最高年增长率。
美联储还将其通胀预期上调至2.2%,这一水平仍然相当普通,但高于央行10年前开始设定特定利率目标以来的整体水平。
从基本面来看,一系列因素正在抑制通货膨胀。
其中包括技术主导经济固有的反通胀压力,就业市场上的美国就业人数比十年前减少了近1,000万人,以及人口趋势表明生产率和价格压力面临长期限制。
因此美联储若长期不加息可能行得通,但这是有风险的,因为如果其预判失误,通货膨胀开始加速,更大的问题是,其要怎么做才能让它停下来。
美联储所做的一切,拜登推出的一些列大规模财政刺激,以及导致部分商品短缺的重大全球供应链问题,这将成为通胀的“催化剂”。
通胀虽然被推迟,但仍可能在2022年及以后产生影响。
当美联储不得不介入阻止通胀时,最令人生畏的例子来自 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失控,1980年消费者价格涨幅达到13.5%的最高水平。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Volcker)肩负着“驯服通胀这头野兽”的重任,他通过一系列加息来做到这一点,这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并使他成为美国最不受欢迎的公众人物之一。
在当前形势下,低收入者对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害感受最为强烈。
债券市场一直在闪出2021年大部分时间可能出现通胀的警告信号。
美国国债收益率(尤其是期限较长的国债)已飙升至疫情爆发前的水平。